我们大家都知道,基本上所有进销存软件都会用到一种算法," 加权平均"。当客
户问软件公司的技术员(新人)成本是怎么算的,他们都会告诉客户" 加权平
均",当你再接着问他时,他就会给个所谓的公式你(你再问他就会晕)
移动加权平均成本=(上期商品成本+本次入库商品成本)/(上期商品数量+本次入库
商品数量)该成本就是本次销售商品的成本,今天我在这里详细说一下(个人小结,有误请指出来)
其实我们所说的" 加权平均" 包含" 移动加权平均"和 " 全月加权平均"。
下面说下其区别
1>在做进销售存系统的时候不可能无限制的记录n个进价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确定的
进价。
2>如果用平均法那么有可能出现的价格平均以后与实际价格差很多。
如果用先进先出因为只能有一个进价那么就必须做完销售以后再来计算,如果销售
数据量大要算很久的。而且有些是算不到的必须搞到下个月才能算的到。也不太方
便。
3>最后一次进价,在用户看来确实是一个真实进价,容易看明白。但是也有缺点。
例:
(初期)余 50件*4元/件=200元
(进货)进 进200件*4.4元/件=880元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1080元/250件=4.32元/件
出货100件成本=100*4.32=432元.
如果余下的150件货出完之前不再进货,一直按4.32元的单价计算成本,如果这些货
发完之前还进货,还要再把新货的金额加上除以总件数重新计算单价.
本月加权平均成本=(月初库存金额+本月入库金额合计)/(月初库存数量+本月
入库数量合计)
移动加权平均成本 = (月初库存金额 + 到当前为止入库金额合计 – 到当前为止出
库金额合计)/(月初库存数量 + 到当前为止入库数量合计 – 到当前为止出库数
量合计)
速达的成本核算方法之移动加权平均法
可能有些朋友还是不大了解移动加权平均法,没关系看下面的例子你就会明白了
移动加权平均法又称移动平均法,在绝大多数进销存软件中是一种主要的存货计价
方法,我们有必要了解它的计算方法。
这种存货计价方法的优点是计算成本准确;缺点是计算频繁、工作量较大。所以,
在手工记帐中基本上不用这种存货计价方法。但是,对于电脑记帐来说,它就只剩
下优点了,应该作为我们首选的存货计价方法。
移动平均的原理是每发生一次进货就重新计算一下成本,之后发生的出货就按些成
本计算。
例:
期间 数量 单价 金额 业务类型
期初 10.00 8.00 80.00 期初
3.1. 5.00 7.00 35.00 进货
3.3. -3.00 7.20 -21.60 出货
3.4. 3.00 10.00 30.00 进货
3.5. 10.00 7.76 77.60 出货
期初为(数量:10;单价:8;金额:80;),3月1日接着发生进货(数量:5;单
价:7;金额:35;),那么这时的加权价就应该是=现时的总金额/现时的总金额=
(80+35)/(10+5)=7.2 。所以3月3日出货时的成本单价就是7.2。
3月4日发生进货后的加权价为=(80+35-21.6)/(10+5-3)=7.76
经销商减少仓库货损率,关键的一点是在于提升运营效率与准确性,具体该怎么做呢? 01应用仓库管理系统 核心工具: 投资部署适合规模的WMS是减少损失的核心。它能自动化流程、精确
一、流程优化与标准化 1.精细化管理订单处理流程 订单审核:确保订单信息(商品、数量、规格、地址)清晰、完整、准确。建立异常订单处理机制(如模糊信息、地址不详)。 波次管理:合
一、盘点执行过程(严谨、准确是关键) 01按区域/库位逐项清点 严格按照盘点表上的库位顺序进行,避免遗漏或重复。 实物清点:仔细核对商品条码、名称、规格(特别注意不同包装规格,
一、有效的库存管理 01循环盘点 核心策略: 取代或补充一年一次的全盘。根据商品价值、流动性、易错性(ABC分类)或特定规则(如新入库商品、近期有差异商品),每天/每周安排盘点一部
仓库规划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销商仓库作业的效率,因此经销商必须重视,很多老板不会对仓库货位进行规划,今天就为各位经销商介绍几点关键因素,一定要记住。 一、货位编码标准
快消品经销商仓库的货位规划是提升仓储效率、降低拣货错误率、减少损耗的核心环节。科学的货位规划能显著缩短行走路径、加快订单处理速度、优化空间利用率。今天简单为各
仓库流程中在一般人看来就是仓库管理流程的贯彻实施,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去优化,调整。客户多样化,产品多样化,产品的作业流程就有很大的区别,必须针对不同客户,不同产
仓库管理一直以来是经销商生意中最重要的一环,很多传统经销商不是不重视,而是根本没能力管好,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几个仓储管理的关键指标,经销商一定要记住了。 一、仓库作业效率